编者按】
为此,玉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县融媒体中心协作,及时收集整理刊发玉山籍抗美援朝烈士系列故事,以飨读者。
烈士小传
詹丰兴 (1926年?—1952.2.15)
詹丰兴烈士1926年出生在江西省玉山县下镇镇赛头村赛头自然村,1943年4月17岁时被抓壮丁。从军前家中兄弟5人,其排行老二未婚,父亲詹焕花已经去世,母亲徐水菊尚健在。1946年,詹丰兴在山东鱼台县解放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团第二营第五连排级干部,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2月15日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牺牲时为(十一军第三十一师转隶至十二军)志愿军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五连排长,终年26岁。
今天刊发烈士詹丰兴三封家书
第9封信。
信封为部队自制信封,部队驻扎仍在川东大竹县石桥乡(首次使用),番号依然是第二野战军十一军第三十一师九十一团二营第五连。时间为1950年6月15日。信内主要内容是对家中困难感到前思后想无计可施而感到自责,嘱咐家中、国家的困难是暂时的,要努力生产勤俭持家,等国家建设好了是有办法的,体现了烈士对革命和建设的乐观主义精神。
信封内容

第10封信。
时间(从信封后确定)为1951年元月4日。部队番号首次出现零二部队六区队二分队(也许出国参战从原11军转隶12军,师以下仍沿用原编序列,是保密所需),来信寄出地址不详。经查阅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抗美援朝战史,1951年1月上旬,烈士随十一师九十一团离开重庆朝天门码头,登船沿长江下行到达汉口,再乘火车北上抵达河北晋县集结,所写寄出地应是重庆或汉口。从信中内容解读烈士时任九十一团五连排长。
信封内容

膝前敬禀者,离别转瞬六七年,刻下不知大人玉体可好否,给家中生活情形三四五弟好否,家庭一切情形,请大人详细地告听,男时时刻刻很挂念也。
现在四川物价给粮食一天一天减少(粮食越来越紧张),过去米卖过三万元人民币一斗,现在卖人民币一万八千一斗,每斗四十斤,猪肉过去每斤三千多元,现在猪肉每斤卖人民币一千四百元。
男接连写了五六封信,自(到)现在并否回音,不知是何缘故。男现在住在四川大竹县石桥補训练学习,否有别事,请大人放心,男身体粗壮,不必挂念,请问大人、舅父家里(给)表兄弟家庭一切情形,咱们家里的物价粮食的情形,请大人告听,言长纸短,千急回音。
平安
江山县大桥上毛塘刘在富同志他退伍回家,他过去在我排里当班长,他有病回家。(家信)我对他说,到我家看一看。
男 丰興
信中提到“江山县大桥上毛塘刘在富同志他退伍回家,他过去在我排里当班长,他有病回家。(家信)我对他说,到我家看一看”的内容。综观烈士11封战地家书唯一提到战友的名字,先后2次与浙江衢州市和江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最终在江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黄德洪局长查找下,有幸在现在的黄石村找到烈士战友的后代。


附:刘在富简要情况:1913年12月3日生于,于1946年12月10日入伍,于1952年5月退伍(其退伍前烈士已于几月前在朝牺牲),1968年去世。目前家中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家庭情况一般。
第11封信。
时间为1951年2月27日。部队番号依然是零二部队六区队二分队五小队,来信寄出地址不详。经查阅12军31师91团抗美援朝战史,1951年1月上旬,31师91团离开重庆朝天门码头登船沿长江下行到达汉口,再乘火车北上抵达河北晋县集结,1951年3月15日由晋县到达辽宁宽甸县灌口中乡后于24和25日从该乡长甸河口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随后投入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东海岸防御战壮烈牺牲(入朝前后一年不到)。该信应是烈士在河北晋县集结时出征前的绝命书,信中提到把毕生的积蓄33万元(解放初期旧币)全部寄给老娘,令人唏嘘感动不已。
信封内容
国家没有忘记牺牲的烈士,寻亲梦得以实现。斗转星移,烈士胞弟詹丰至已耄耋之年,平时他总是和家人念叨,有没有可能去韩国找到哥哥的骨灰。70多年过去,找到哥哥骨灰估计很难了,没什么希望。得知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通过网络、媒体,寻找烈士的脚步始终未停,詹丰至老人和家人都非常高兴,感谢党和国家始终没有忘记烈士和他们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