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虽然天下着濛濛细雨,但一年一度的玉山县樟村板灯把元宵佳节的热闹氛围推向了高潮。




樟村板灯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传统的民间习俗。相传始于盛唐,兴于明清,尤以清朝康熙年间为最,久负盛名,从正月十二祭祀开始,到正月十六烧灯结束,意为预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代一代就这样延续下来。




据介绍,樟村板灯由头灯、子灯、尾灯三部分组成。板灯就是一条一米来长的木板上,插上两花灯,两头钻个圆孔,一板一板地用木棍相连起来,前面是一个几米高的龙头灯或五谷丰登灯,最后是一个鱼形尾灯,寓意年年有余。




板灯按家族为基础,每户出一板灯,家族兴旺的就有几百板灯,舞起来气势磅礴,最少的也有百板以上,每板灯2个人抬,龙头要6个人轮流抬,一条板灯起码有2、3百人。传说抬了灯的人一年都有好运气,有条件的人都争着抬。闹板灯有十三不出村之说,所以正月十三晚就在自己的村里闹,十四、十五到其他同根同祖的村子去闹。




正月十三至十五,樟村每个村都舞三夜板灯,家家户户迎接灯头,以接福板灯打旋纳祥。观灯最精彩的还是“打旋”。“旋”分单旋和双旋,长灯才能打双旋,灯头和灯尾都围在里面,旋的方向各异,灯越转越快,越来越紧,然后慢慢地散开,最后一个单旋结束。




随着领头灯打旋的哨子一吹,灯头左右一晃便开始打旋了,一会儿灯头往左转进中间,一会儿灯头往右转又翻转到外面,一会儿灯头往左转打起了双旋。伴随着一阵阵喝彩声,旋的频率就越高,几百米长的“巨龙”大板灯,时而蜿蜒缠绕、时而盘旋腾舞,层层叠叠,忽高忽低,一会儿盘绕成层层叠叠的辉煌金山,一会儿又回旋舒展如金龙飞舞,头尾相呼,高三层,低四层,像巨龙腾飞,似星光闪烁,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壮观、热闹、刚健、淳朴的风韵让人赞叹不已,给人们留下的印象至深至美,景象不凡。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