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阅读 揭秘古籍文献缩微抢救:小胶片里存文脉

揭秘古籍文献缩微抢救:小胶片里存文脉

 

4月22日,郑善姬在操作台上检查制作完成的缩微胶片。

 

 

4月22日,郑善姬在缩微文献冲洗室内打印缩微胶片。

 

 

4月22日,郑善姬编辑文献数字化转模拍摄时对应的查询目录和基础信息。

 

 

4月22日,郑善姬在缩微胶片冲洗室内观察一卷完成冲洗显影的缩微胶片。

缩微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古籍文献保护中。1985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正式成立,我国开启了利用缩微技术规模化抢救保护珍贵文献的工作,先后有40余家公共图书馆参与其中,为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和利用做出巨大贡献。

吉林省图书馆是全国首批确定的缩微复制成员馆之一,开展古籍文献的缩微抢救工作已近四十年,郑善姬便是该馆的一名缩微文献数字化工作人员。

她告诉记者,缩微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经过拍摄、冲洗、编目、复制、数字化转化等一系列专业操作。“工作中我不光是摄影师,还是冲印师、排版师、文献目录编辑等等,对应的‘模特’便是馆藏的珍贵古籍和历史文献。”

据介绍,缩微技术自发明至今已超百年历史,虽不“尖端”但胜在稳定可靠。类似于科幻小说中“把文字刻在石头上保存信息”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纸张和数字化存储介质,缩微胶片保存时间更长、状态更为稳定。

“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这是我们已知且可行的最有效的文献保存手段。”郑善姬说。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来源:新华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9412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