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抓落实年 【365・我们的秉赋】这口“鲜辣”,何以辣出富民大产业?

【365・我们的秉赋】这口“鲜辣”,何以辣出富民大产业?

品鉴地方文化,展现共富风华。近日,由皖浙赣三省六县(开化、常山、婺源、德兴、玉山、休宁)新闻宣传部门联合开展的“365互推互采”第三轮融媒交叉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聚焦“地方特色文化与舌尖美食”主题,采访团成员深入街巷、村落、田间地头,以镜头捕捉诱人风味,用图文描绘山水诗韵,深度挖掘三省边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藏风物,生动展现“365共富协作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诱人的烟火气。从即日起,三省六县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共同开设【365·我们的秉赋】专栏,推出一系列高品质融媒产品,带您“云”游三省边界,“一键”品味乡愁,解锁“镜头里的浪漫”与“舌尖上的惊喜”,以文化之力助推协作区共富故事广泛传播。

一盘“红烧将军鱼”端上桌,河鲜的甘甜与辣椒的浓郁在舌尖交融;一瓶“草坪红”辣椒酱封存着山野的辛香,通过网络销往全国;一家家挂着“鲜辣常山”招牌的门店,在京沪杭甬街头巷尾传递着四省边城的烟火气……在浙江常山,“鲜辣”早已超越味蕾体验,正蝶变为驱动共富的强劲引擎。

一口鲜辣,三百年风味的基因密码。

常山人对辣的执着,深植于水土,烙印在方志中。清康熙《山阴县志》便有“辣茄,红色,状如菱,可代椒”的记载。诗人陆茅行经此地,也曾目睹“海椒还北贩”的盛景。地处钱江源头,八山半水的地貌与湿润气候,让辛辣成为当地人驱寒开胃的生存智慧。从“辣椒炒辣椒”取其鲜,到“肉炒辣椒”打牙祭,乃至“无辣不成宴”的饮食传统,层层叠叠的“取鲜之道”,垒起了“鲜辣”风味的独特阶梯。

从田间到舌尖,一条产业链的崛起之路。

如何让沉淀百年的风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常山的破题之道,在于全链条布局、标准化推进与品牌化赋能。

强基固本,源头把控品质。常山精心培育辣椒、食用笋、水产等“鲜辣食材基地”。白石镇草坪村以“村集体+农户”模式,聚力打造“草坪红”辣椒品牌,种植超600亩,开发鲜酱、柚子辣椒酱等20余种鲜辣产品,储备辣酱40万罐。何家乡江源村4000亩食用笋基地,带动90%村民种植,人均增收1.5万元。

培优主体,贯通产业经脉。实施鲜辣美食发展“五大行动”,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限上餐饮企业。探索实施“食材基地+供应链公司+门店”模式:政府主导、国企搭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市场主体负责运营,贯通“种养-加工-物流-门店-营销”全链条。目前,县外开设的鲜辣美食门店已达200余家,累计补助资金近百万元。

擦亮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成立县餐饮行业协会鲜辣美食研发中心,集结名厨力量,从百余道菜品中精心打磨出“长风河虾”“芙蓉溪鱼”等十道鲜辣新品。通过名厨结对、系统化厨师培训、拍摄纪录片、举办新品发布会及十余场推广活动,“鲜辣常山”的辨识度持续提升。

融合赋能,拓展“鲜辣+”场景,推动鲜辣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长风村借势打造“渔家乐一条街”,50余家门店在节假日吸引上万游客;“草坪红”辣椒工坊开发研学基地,推出辣椒卡通形象“鲜鲜辣辣”文创产品,并与江西玉山县跨省共建直播间;谋划“鲜辣好味争霸赛”“鲜辣文旅体验官招募”等活动,将产业热度有效转化为文旅消费。

鲜辣生金,共富路上的火红图景。

如今,“鲜辣常山”已非一隅之味,而是实打实的富民产业。这口“鲜辣”,真正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让村集体的家底厚了起来。常山的实践有力证明了深挖最具地域辨识度的文化基因,以工业化思维锻造产业链,以品牌化战略提升附加值,以融合化路径拓展新空间,特色产业就能实现全链条升级,小风味也能成就富民大产业。“鲜辣常山”的火红实践,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写下了充满滋味的地方注脚。(记者 玉山县融媒体中心 吴梦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3357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