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镰喽!”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梅庄镇的300亩黑芝麻田,随着收割机手的一声吆喝,两台大型联合机驶进田里。
走进田里,连片的芝麻顺着红土地的地势铺展,齐腰高的芝麻秆上缀满了饱满的褐色果荚。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半人多高芝麻秆整齐切断,经过脱粒、清选等工序后,乌黑发亮的芝麻粒直接装入随行的运输车辆,原本需要多人耗时数天的收割工作,如今,300亩芝麻田三天内就能收割完。
“瞧这芝麻,品相多好!”进贤县梅庄镇黑芝麻种植基地负责人陈普森说道,“色泽又好,个头又大,粒粒饱满,今年的芝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陈普森脸上抑制不住喜悦。

进贤县梅庄镇黑芝麻田迎来丰收开镰
芝麻喜开镰 良种良技促增收
丰收的底气来源于芝麻品种的改良。以前,梅庄镇的芝麻田亩产最多150斤,今年采用新品种后,一亩地的收成达到了200多斤。
“选用新品种后,产量很可观,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一亩地能多赚500块呢!”梅庄镇东方村种植户邬离黎站在田埂上,看着装满芝麻的货车笑得合不拢嘴。


刚刚收获的黑芝麻色泽黑亮、粒粒饱满
良种为丰收打下基础,生态种植则让品质与效益实现“双提升”。在进贤县民和街道长湖村的2000亩有机黑芝麻种植基地,密密麻麻的智能水肥管道纵横交错,每一块地都配有专属的“营养配方”。基地严格遵循有机种植规范,全程禁用化学农药与化肥,通过“有机标准+水肥一体化”融合应用,为黑芝麻生长保驾护航。
“我们这边的土质偏硬,长期种植容易板结,影响作物扎根和养分吸收。”基地负责人齐德尚蹲下身介绍道。为破解土壤改良难题,基地与周边养猪场合作,将经过处理的沼液通过智能水肥系统源源不断输送到田间。这套模式不仅让黑芝麻品质更优,还解决了养殖污染难题,基地产出的有机黑芝麻颗粒饱满、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青睐。
一粒粒黑芝麻从田里收割后转运到当地的烘干厂,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作为全国最大的县域黑芝麻产区,进贤县依托当地富硒红土地资源与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从品种培育、标准化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名片。据统计,今年进贤县黑芝麻种植面积达10.2万亩,预计总产可达1300万斤。
非遗技艺催生“甜蜜产业”
黑芝麻不仅富了种植户的口袋,更在当地催生出热闹的“甜蜜产业”。在梅庄镇街道的“高聚顺芝麻糖作坊”里,阵阵香甜气息扑面而来,案台上摆满了刚制作好的芝麻糖片、芝麻酥,前来催货的客商络绎不绝,让作坊主人高相俊忙得脚不沾地。“老高,我要的十箱芝麻糖片做好没有?客户等着要呢!”一位客商的声音刚落,另一位客商又拿着订单凑了过来。
高相俊是“高聚顺芝麻糖作坊”的第七代传人,也是当地“黑芝麻糖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黑芝麻一丰收,我们就进入最忙的时候,虽然累,但心里甜啊!”他放下手中揉糖的木槌,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说道。

“黑芝麻糖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相俊正在制作糕点

制作完成的黑芝麻糖片
进贤县芝麻种植历史久远,做芝麻糕点的手艺也代代相传。“以前是小打小闹,现在黑芝麻产业越来越大,我们的芝麻糕点也跟着走俏,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高相俊笑着说。
仅在进贤县梅庄镇,像“高聚顺”这样的芝麻糖作坊已有22家,黑芝麻糖制作技艺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路径。从田间丰收的黑芝麻,到作坊里香甜的芝麻糕点,再到产业链上的精深加工产品,进贤县的黑芝麻产业成为集田间种植、非遗传承、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特色产业。

黑芝麻糖制作技艺成为当地农户致富增收新路径
眼下,进贤县的黑芝麻采收仍在如火如荼进行,烘干厂里机器轰鸣,糕点加工坊里香甜四溢。这些承载着农户希望的“黑珍珠”,正通过电商平台、线下经销商等渠道运往全国各地,成为红土地上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