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九师炊事班使用的铜水壶

这是1934年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九师炊事班使用的铜水壶,通高38.9厘米,口径19.6厘米,底径24厘米,重1.5千克,1983年紫湖镇征集。扁提梁,有流,壶内堂焊接制作了一个喇叭形排气口。
1934年11月21日,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九师转战至紫湖镇紫湖村,计划经浙西挺进皖南。次日,红十九师准备离开紫湖时,当地村民吴祖德送了10斤食盐给寻淮洲师长,寻师长深为感动,便将炊事班烧水的铜壶赠予他,留作纪念。现铜水壶在博物馆“千古流芳”展厅展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党的组织在玉山建立、发展的一个兴盛期。1931年2月10日,工农红军第十军攻克玉山县城,军威大振,党的组织发展迅速。在发展基层党支部的基础上,相继建成化玉、洋塘、玉山3个特区委和怀玉、玉山2个县委,以及下属17个区委。苏区遍及县西北的山区和怀玉山、三清山麓边缘的丘陵地带。这一时期,“方志敏式”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创立,有计划地建设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由组建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到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推进,采取的政策,毫无疑义是正确的。随着党组织的蓬勃发展,苏维埃政权及军事、群众组织也相应建立、发展,建立了县、区、乡3级苏维埃政府。1933年10月,成立了怀玉县苏维埃政府;1933年12月,成立了玉山县苏维埃政府。为配合革命斗争,苏区组建了怀玉山独立营、怀玉区游击队等军事武装。群众团体先后有工会、青年、妇女、贫农团、互济会、反帝大同盟等组织。群众武装有赤卫队、农民游击队等,群众武装保卫苏维埃红色政权,实行武装自卫,转送伤病员、运送粮草弹药,配合红军作战,支援红军。

1981年黄家驷随中国政协代表团访美时穿过的西服


这是黄家驷参加外事活动,出国访问学术交流时穿的一套西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黄家驷随中国医学考察团赴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接着又到该组织西太平洋分部所属的泰国、菲律宾和香港地区访问、考察,为我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做准备。此后,在1973年和1974年,黄家驷分别以副代表和首席代表身份,先后赴日内瓦参加了第二十六、二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分别报告了中国的农村卫生工作和中国环境保护的情况,反响很好。
改革开放为我国医学科学事业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1979至1982年间,黄家驷频频出国访问,他以中国的医学进展和中国的医学教育为题,介绍中国医学事业的成就和现状。在国外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关注。
1979年5月,黄家驷借中美两国协商联合建立北京医学中心的机遇,率团访问美国。考察之余,他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与美国卫生福利部签订了友好合作协定,着手建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恢复了中国首都医科大学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传统校际友谊。并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 董事会建立了联系。
1981年1月,黄家驷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团赴加拿大多伦多再次参加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6月至7月,赴纽约参加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举办的东亚和东南亚医学教育会议,并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学术报告;9月,主持了与美国菜门·布鲁尔国际外科学会联合举办的1981年北京心胸外科讨论会;11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代表团访问美国;12月,再次访问美国和加拿大,开展学术交往。
1982年2月至3月,黄家驷率中国首都医科大学教育考察团访问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后应邀访问澳大利亚坎伯兰卫生科学学院。这一年,他因双侧髂总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行走日益困难,但依然忙碌于工作。1983年,他在接受手术更换腹部主动脉的前后,仍抱病筹办并主持了当年5月在武汉举行的中日美第一次生物力学会议,以及11月在天津举行的国际人工器官和血液灌流会议。